1962年4月,我国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,其中1元人民币上的人物是一个女拖拉机手,黄泛区农场的张秀荣就是原型之一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拖拉机很少,而女拖拉机手就更少。第一代女拖拉机手自然就成了一道灿烂的风景。张秀荣就是这支队伍的优秀代表。
1952年3月,17岁的张秀荣从荥阳来到黄泛区农场,和另外几个从开封几所中学招考过来的女学员一起,成了当时农场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。这些女学员和男学员一样,每天早上学机械理论,早饭后到大田学开拖拉机。学一阶段,再对机车进行拆卸组装。当时社会还不安定,“敌特”活动猖獗,夜间野外时常有打信号弹的情况。有些女学员害怕就不愿意值夜班。麦收时,她驾驶着收割机收麦,开着拖拉机犁地、耙地,尽管又脏又累,受热忍渴,但是她感到很自豪。不到一年时间,她就可以独立一个人完成田间作业,并当上了车长。
1953年4月,张秀荣参加了全国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,受到毛主席、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的接见,并代表新中国的女拖拉机手作大会发言。会议期间,朱总司令见到了张秀荣,笑着对她说:“女拖拉机手,年龄这么小,不简单啊。”1954年11月,张秀荣又和吴学谦、李四光一起,到奥地利参加了世界农村青年代表大会。张秀荣的先进事迹当时在报刊上发表后,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。女拖拉机手成了农场的一张名片,到农场学开拖拉机也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梦想。
近日,张秀荣老人回到黄泛区农场,看着往日照片和物件,张秀荣老人都非常熟悉,它的由来和背景,特别是拖拉机,老人都能清晰的记得它的配置,几缸车,多少马力,怎么操作。看到这些熟悉的过往,张秀荣老人非常开心,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拖拉机事业,对新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